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电话机系列分类目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7:30:37  浏览:86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电话机系列分类目录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


电话机系列分类目录
信息产业部电信管理局



为便于电话机类产品进网许可证的分类和管理,特制定现行电话机系列分类目录。本规定仅适用于按系列办理进网许可证的电话机产品。符合某一系列分类目录的电话机产品,适用同一进网许可证,未列入本目录的新型电话终端产品需单独办理进网许可证。
电话机产品同系列分类应是依据产品的功能和技术特征来进行。按此原则,电话机可分为:
一、普通按键电话机(可具有存储、显示功能);
二、免提电话机(可具有存储、显示功能);
三、主叫显示一类电话机(可具有存储、免提功能,仅具有挂机状态接收号码能力);
四、主叫显示二类电话机(可具有存储、免提功能,具有挂机、摘机两种状态接收号码能力);
五、录音电话机(具有数字或磁带式录音电话功能,可具有存储、免提、显示功能);
六、模拟无绳电话机(可为单信道、多信道、单手柄,多手柄可具有显示、存储、免提功能);
七、数字无绳电话机(采用数字方式的无绳电话机,可具有显示、主叫显示存储、免提功能)。


2001年6月25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


国家计生委办公厅、国务院三峡工程建委移民开发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省(市)计生委、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安置管理机构,重庆市计生委、移民局:

国家计生委于2001年3月25日至26日在重庆召开了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就移民工作中有关计划生育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达成一致意见。现将《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 ○ ○ 一年五月十六日

十二省市移民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

国家计生委党组成员、政法司司长江亦曼,重庆市政府副秘书长王越,重庆市计生委主任温永高、副主任杨应敏,重庆市移民局助理巡视员张洪光,国家计生委办公厅、政法司有关处室负责人,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省(市)计生委政法处处长以及重庆市云阳、奉节、巫山、忠县、开县计生委主任出席了会议。

经讨论,会议就移民计划生育工作达成一致意见,现纪要如下: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移民工作的重要意义

三峡工程关系我国经济建设大局,世界瞩目。移民工作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峡工程的重点和难点。至三峡工程竣工,库区需移民113万。移民范围之广,人数之多,难度之大,在我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史上都是空前的。

库区百万移民不仅是一项世界级难题,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移民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三峡工程的成败和社会的长治久安。移民安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各有关部门树立移民工作一盘棋思想,同舟共济,紧密配合,协助移民部门打好移民工作总体战。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移民工作的重要意义,一切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移民工作大局,全力支持三峡工程,维护移民合法权益,共同做好移民计划生育工作。

二、加强服务,为移民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要开展好面向移民的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切实解决外迁移民“生产、生活、生育”中的实际困难,保证外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一是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库区移民“为国家、为大家、舍小家”的奉献精神,宣传党和国家关于移民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配合移民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移民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尤其要加大对移民迁入省市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移民自觉执行迁入省市计划生育政策,接受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的管理和服务。二是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对移民中的计划外生育人员,严格按照《重庆市计划生育条例》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认真落实“七不准”规定,坚决禁止在移民工作中乱收费、乱罚款,杜绝计划生育恶性事件发生。三是积极开展面向移民的计划生育“三优先”服务。即优先为移民办理《生育证》和《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优先落实移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优待政策,优先对移民中的计划生育贫困户进行帮扶。

三、明确职责,规范移民计划生育工作

1、健全工作机构,严把移民资格审查关。有移民迁出、迁入任务地区的各级计划生育部门要争取进入相应的移民工作领导小组。认定移民资格时,移民迁出省市的移民、计生和公安部门要密切配合,实行“三堂会审”,严把移民资格关。对于取得移民资格的人员,迁入省市应接纳,并按移民政策予以安置。

2、开展生殖保健服务。移民迁出省市计划生育部门在移民外迁前,应普遍开展一次生殖保健服务,为移民中的已婚育龄妇女查孕查环,查治妇科疾病; 及时动员已生育子女的夫妻落实一项安全可靠的长效避孕措施,个别患禁忌症的,落实其他避孕措施; 对计划外怀孕的移民妇女及时落实补救措施。

3、计划生育有关问题的处理。(1)对违反规定计划外生育的移民,迁出前应及时处理,并将处理情况移交迁入省市计划生育部门。(2)经县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小组鉴定的节育手术并发症患者,原则上不外迁。本人要求外迁的,应由迁出地给予一次性解决,并签订好协议,迁入省市不再承担解决遗留问题的责任。(3)对移民中的流动育龄妇女,迁出省市应动员其到迁入省市重新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短期内到迁入省市有困难的,应在档案中注明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及联系方式等。

4、移民生育政策衔接。(1)移民迁出前执行迁出省市的生育政策,迁入后执行迁入省市的政策。(2)迁出前领取的《生育证》(含二孩《生育证》)一年内有效。(3)符合迁出省市再生育一个子女规定但未领取《生育证》的,迁出后执行迁入省市的政策。

5、移民计划生育档案移交。移民计划生育档案按重庆市计划生育委员会要求统一填报,移民交接时移交计划生育档案。计划生育档案涉及的项目、内容不完整、不规范的,移民迁出省市计划生育部门有责任进行规范。
会议纪要内容由有移民迁出或迁入任务的省市计划生育部门共同遵守。会议纪要未涉及的有关问题,由移民迁出和迁入省市协商解决。

四川省乡镇企业劳动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乡镇企业劳动安全管理暂行规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加强乡镇企业劳动安全管理,保护劳动者安全和健康,促进乡镇企业发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全省乡镇企业的工、矿、建筑业,都要遵守本规定,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第三条 本规定由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由各级安全、劳动部门监督执行。
第四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乡镇企业劳动安全工作的领导。
各级乡镇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管生产的同时必须管安全”的规定。加强安全管理机构,充实专 (兼)职安全技术人员,切实管好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
第五条 乡 (镇)、村和乡镇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对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所有乡镇企业,都应从实际需要出发,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技术人员,管理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
第六条 劳动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安全法规,制订并监督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操作规程、技术措施和培训计划;开展安全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发现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险情时,有权立即制止作业,撤出人员,及
时报告有关领导处理。
第七条 新、改、扩建工程,尤其是易燃、易爆和有尘毒危害工程的项目,须将产品种类、生产规模、生产工艺、初步设计、安全防护措施和企业负责人等,报经县乡镇企业局审核,并征得同级安全、劳动、公安、环保部门同意,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后,方能动工建厂。安全防护设施
。务必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第八条 劳动场所应布局合理。要有足够的采光、照明,在坑、壕、池、走台、升降口等处,必须有安全设施和明显的安全标志,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要求,生产、贮存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应有防爆、防火设施。
第九条 各种冲压、锯、刨等设备的危险部位,各种机械设备传动装置的外露部分,必须有安全防护装置。
锅炉、压力容器、电气设备和线路、起重机械、运输工具、物料运送设备等,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安全规定。
各种设备的安全防护装置必须齐全、合格,并建立检查、维修、保养制度。处理故障必须先停机断电。
第十条 办矿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实行有证开采,不准越界开采,不得危及邻矿安全。
乡镇小煤矿必须执行《小煤矿安全规程》和国家其它有关矿山安全法规,每个矿 (井)必须具备两个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不准独眼井生产,不准明火明电照明,不准明火明电放炮 (高沼气、自然发火和年产万吨以上的矿井不准采用自然通风和明闸刀开关),不准开采保安煤柱;配
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瓦斯检查员和放炮员,严格执行顶板、通风、瓦斯、放炮安全管理的各种规定;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制度。
其它乡镇小矿,每个矿 (井)要有两个通到地面的安全出口;配齐合格的安全技术员、放炮员,严格执行顶板、放炮、通风和防止水害、火灾等安全规定。
第十一条 建筑队必须执行国家有关建筑安装安全规定。进入现场施工前,要制定安全技术措施;施工现场一般不准加设高压线,原有高压线不能拆除时按规定留出安全防护区。临时架设的电线应符合有关规定;各类脚手架按规定架设,随时清除架上障碍物,严禁超负荷使用;上下交
叉作业须有隔离设施;施工要戴安全帽,设安全网,高空作业要拴安全带;在石棉瓦屋面施工。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第十二条 生产和使用易燃易爆物品的企业,要按国家有关防火、防爆的规定,组织安全生产。厂区内的布局,应当保持足够的安全、防火距离,有符合规定的消防组织和设施;严禁烟火;必须实行生产区和生活、办公区分开,危险工序和一般工序分开,危险库房和一般库房分开,化
学性质相抵触或灭火办法不同的物品分开储存;生产、使用、储存和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设备、叉口、管道必须完好,严防、跑、冒、滴、漏并有防静电设施。
烟花、爆竹生产企业要小型、分散,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少量、多次、轻拿轻放、勤运走”的原则,严禁氯酸钾与雄黄、赤磷互相配合使用。
第十三条 生产砖瓦,严禁采用挖空泥层底部放料的办法采原泥;采石场不准立体作业,要有专人监视险情;生产水泥和预制构件,必须符合国家技术质量标准,保证用户安全。
第十四条 没有尘毒防治能力的乡镇企业,不得承揽尘毒危害、污染严重的产品加工作业。
乡镇企业对生产有毒有害物质的工艺、原料、设备等,应采取防护、治理措施。无力治理或治理后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应关、停、并、转。
第十五条 乡镇企业要为劳动者配备安全生产需要的防护用品、用具,并教育工人正确使用。
第十六条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对乡镇企业的负责人和安全技术人员进行安全法规、安全技术教育和培训。
乡镇企业应经常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教育。对新进厂人员要进行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教育;进入生产岗位或变换工种时,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方准上岗生产。
对从事电气、起重、锅炉、压力容器、焊接、车辆驾驶、爆破、瓦斯检查、建筑架工、烟花爆竹等特殊作业的工人,必须进行严格训练,按国家有关规定,经县有关主管部门考试合格发证后,方能独立操作。
第十七条 乡镇企业的安全措施经费,必须用于加强安全设施和改善劳动条件,从企业的更新改造资金中列支,专户储存,谁提谁用,不准平调。乡镇煤矿和其它金属、非金属矿还必须按有关规定提取维简费。
乡镇企业主管部门应对企业安全措施经费的使用实行监督。
第十八条 发生伤亡事故 (包括急性中毒),企业应按国务院《工人职员伤亡事故调查规程》的规定,立即向县乡镇企业局和安全、劳动部门报告,不得隐瞒和谎报。
一次死亡三人以上的事故,企业要立即将伤亡情况快速报告县乡镇企业局和安全、劳动部门 (民用爆炸物品和烟花、爆竹发生事故,还应报县公安机关),再分别逐级转报上级主管部门。要注意保护事故现场,如因抢救受伤人员无法保护现场时,必须绘制或拍摄现场图。
一次重伤一至二人,轻伤一至九人的事故,由县乡镇企业局调查、批复结案,并报县安全生产办公室或劳动部门备查。一次死亡一至二人、重伤三个以上的事故,由县安全生产办公室或劳动部门批复结案。一次死亡三至九人的事故,由地 (市、州)安全生产办公室或劳动部门批复结? 浮R淮嗡劳鍪艘陨系氖鹿剩墒“踩旃一蚶投棵排唇岚浮? 凡发生重大伤亡事故,乡镇企业局应邀请安全生产办公室、劳动、公安、检察等部门和工会,共同派员进行事故现场调查。
第十九条 凡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和劳动安全法规,在安全技术、尘毒防治方面有所创见,积极预防事故或抢救事故、伤亡事故有较大幅度下降,尘毒治理接近国家规定标准的单位和个,由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条 凡违反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第、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之一的,由企业主管部门通知限期改进;在规定期限内未改进的,责令其停产整顿,并对单位领导主要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凡违反本规定造成伤亡责任事故,重伤一至二人、轻伤一至九人、直接经济损失不超过五千元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对主要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警告、记过处分。死亡一人以上、重伤三人以上、轻伤十人以上、直接经济损失超过五千元的,由企业主管部门对主要责任人给予记过、降职
、降薪、撤职处分。情节严重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规定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86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