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金银、伪币债务如何折算清偿的批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6:15:08  浏览:802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金银、伪币债务如何折算清偿的批复

最高法院


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解放前金银、伪币债务如何折算清偿的批复
最高法院

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华北分院:
你院一九五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华法字第一二0号请示收悉。
一、关于解放前城市债务偿还问题,法院判决时,对关于伪币或银元债务如何折合人民币的问题,可参照政务院公布的“关于解放前银钱业未清偿存款办法”附表甲(附表乙不能援用),将各年伪币折合人民币(银元按当时人民银行牌价折合人民币)。至偿还债务应否打折扣的问题,
则主要应斟酌双方当时经济情况决定。如债务人经济情况很好,可不打折扣;如债务人经济情况不好,可打一适当的折扣,如债务人经济情况很坏,则可打一很大的折扣,甚至还可酌予免除偿还。总之要斟酌双方具体情况来决定。处理这种纠纷,并应争取以调解方法解决。
二、关于土地典当问题,我们同意你院的意见。



1953年6月10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气象条例

福建省人大常委会


福建省气象条例
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福建省气象条例》已经福建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1998年8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气象工作,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气候资源,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工作。
其他设有气象工作机构的部门,在同级气象主管部门指导下,负责其职责范围内的气象工作。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发展地方气象事业,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气象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制定防御与减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防御与减轻气象灾害工作体系。
第四条 主要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气象事业项目属地方气象事业,包括下列项目:
(一)为地方服务的天气气候监测、气象通信、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气象预报服务系统及气象科研、教育;
(二)农作物气候产量预测、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节水节能、保护生态环境等服务;
(三)农村、海上气象科技服务网建设;
(四)气象卫星遥测遥感技术用于农业、渔业、海洋、城市和森林防火、环境监测等服务;
(五)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项目。
地方气象事业规划由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制定、组织实施。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方气象事业项目及其所需基本建设投资和有关事业经费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并根据气象防灾减灾的需要和有关规定增加资金的投入。
第六条 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做好为工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和军事、国防科学试验所需的气象服务,及时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
其他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应及时向同级气象主管部门提供相关气象信息。
第七条 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做好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灾情的调查、核实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部门。
第八条 各级气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当地经济建设需要,组织气候资源综合调查及其开发利用,加强气候监测、诊断、分析、评价以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应用,定期和不定期发布气候状况监测公报。
第九条 鼓励和支持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开展国际、国内气象工作合作和交流。
省气象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推进闽台气象工作合作和交流。
第十条 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由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统一向社会发布;禁止其他单位或个人以任何方式向社会发布。
广播、电视、报刊等传播媒体向社会播发的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必须是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直接提供的适时气象信息,并注明该信息来源。
第十一条 电视气象预报节目由发布该预报的气象台站组织制作。
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与同级气象主管部门商定气象预报节目的播发时间,并定时播发;确需变更播发时间的,应事先征得发布该气象预报的气象台站同意;对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需要补充或订正的气象预报,应当及时增播或插播。
第十二条 根据用户需要提供的专业气象科技服务,实行有偿服务;其收费标准按省物价、财政部门规定执行。
无线寻呼系统、电话信息业务和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气象信息的,应征得制作该气象信息的气象台站同意。
第十三条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所需气象资料、气象参数,应由省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提供;使用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气象资料、气象参数,必须经气象主管部门审查、鉴证。
第十四条 气象主管部门负责雷电灾害预防管理工作。
高层建筑、易燃易爆物资仓储场所、电力设施、电子设备、计算机网络和其他需避雷防护的建筑和设施,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避雷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采取避雷措施;国家没有规定的,其避雷设计技术规范和标准由省气象主管部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制定。
气象主管部门应当参加防雷安全设施的设计审查和工程竣工验收,并定期对防雷安全设施进行检测,有关单位或个人应予配合。
第十五条 气象台站和大型气象仪器设备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
气象探测、气象仪器设备的安装、使用,必须执行全国统一的气象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并接受气象主管部门监督。
第十六条 从事经营性施放各类广告气球、飞艇的单位或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技术资格认定后,方可向当地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开业手续。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保护本辖区内的气象探测环境及其设施。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危害、破坏、占用气象探测环境及其设施。
城镇建设规划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及其设施。确需在气象探测环境及其设施保护范围内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必须在工程立项前报经省或国家气象主管部门批准;迁移、重建气象台站及其设施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气象无线电专用频率和信道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挤占和干扰。
第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向社会播发非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或播发非适时的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导致混乱,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使用其他单位或个人提供的气象资料、气象参数未经气象主管部门审查、鉴证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技术资格认定进行经营性施放广告气球或飞艇活动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四)防雷安全设施检测不合格又不按规定限期整改的,处以三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危害、破坏气象探测环境、非法占用气象探测场地的,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九条 本条例自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1998年8月1日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城镇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陕西省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汉政办发〔2008〕79号



汉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汉中市城镇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试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

《汉中市城镇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管理试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七月二十九日



汉中市城镇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切实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超过大病统筹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部分的医疗费用,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和《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方案〉及十项配套规定的通知》(汉政发〔1999〕64号)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同时参加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可享受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

第三条 市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作为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从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当年缴纳的120元大病统筹基金中提取30元作为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费,统一向承办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投保;符合本办法第二条的参保人员为被保险人。

第四条 被保险人的权利与义务:(一)参保单位和被保险人有按时足额缴纳大病统筹基金的义务;(二)参保单位和被保险人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保险费和大病统筹金后,被保险人享有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的权利;(三)参保单位和被保险人不按时足额缴费者,被保险人不得享受超大病医疗保险待遇。

第五条 市社会保险业务经办机构有向参保单位和被保险人征收大病统筹基金的权利;有向商业保险公司按时缴纳保费的责任。承办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有向被保险人(投保人)收取保费的权利,有承担被保险人享受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的义务。

第六条 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医疗费,是指被保险人在一个参保年度内,超过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符合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

第七条 被保险人在一个参保年度内发生超过大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的医疗费用时,应在医疗终结后30日内由被保险人或亲属提出申请,填写《汉中市城镇职工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申请表》;同时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原件及复印件)以及住院费用结算清单等相关资料,报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审核。经审核后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月汇总后转交给承办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商业保险公司,保险公司应在15个工作日内向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办理给付划款手续。由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兑付被保险人或被保险人亲属。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给付标准暂定为:退休人员95%,在职职工90%。

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给付的最高限额为每人每年度8万元。

第八条 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的缴费标准、给付比例和最高给付限额,可根据超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基金年度收支执行情况进行调整。调整办法由市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商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九条 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和商业保险公司要加强协作,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商业补充医疗保险的优势,提高保障水平,切实为降低参保职工大病患者个人负担发挥积极作用。

第十条 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从2008年1月1日起先在市本级试行,待条件成熟时在全市推行。